《论语》:不懂装懂,比无知更可怕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生活中,总有人喜欢不懂装懂,冒充很有学问的样子,或者稍懂一点,就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
其实不懂装懂的样子比无知更可怕。
不懂装懂,爱慕虚荣
一是毫不谦虚;二是自以为懂。
从明眼人的角度,当装懂者侃侃而谈时,懂理论、通实践的人一眼就看穿你的知识结构和内在斤两,揭不揭穿看人家心情;
从旁观者的角度,不要被装懂者自信的态度,唬人的数据,高深的字眼所震住,运用逻辑和知识去分析,不被牵着鼻子走。
作家冯唐声讨油腻青年,第一条就是:装懂。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但有些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专业知识薄弱,又不愿意认真学习,不能掘井及泉,只是觉得自己了不起,一张嘴就是名词概念,再细问却是一脑子浆糊,连基本的中医常识都说不明白。
暂时装有快感,一直装下去就会在最好的年龄错过学习的机会。为人谨慎,多学习,多研究,对真正热爱之事,真正投入精力,才能掌握真本领。
最可怕的是装着装着居然连自己都信了,以为真的懂了,然后毫不谦虚,容不下他人观点,自以为是,活得狭隘且自大。被戳中痛处,立马翻脸,这样的人注定没有多大出息。
我最佩服的两种人,一是对待职业,能够匠心深耕到精通;二是对待爱好,能从门外汉进化成行家。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装懂之人?
我觉得有两点:
1.不懂就问,不要装懂
有些人动不动就说,喜欢这个,擅长那个,毕业于名校,往来无白丁,拉高期待值后,又经不起细问。
我见过越懂的人越谦虚,发表看法之前,会带句“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的前缀,配句“不对的地方还请指正”的后缀。
中间的表述不卖弄,能通俗而准确地让外行人听得懂,让内行人也挑不出错。
而越不懂的人越自大,没什么阅历,却大言不惭,感慨这就是人生;没什么深入研究,却不懂装懂,觉得就这么回事,喜欢虚张声势。
世界那么大,知识那么多,谁也不能精通所有的领域,谦虚诚实地承认自己的不确定,真的比不懂装懂强太多了。
2.把爱好发展到极致
高晓松的学习方法很有意思。有人问他如何记住那么多信息的?
他说一是喜欢,二是过临界点。
他举例说明,小时候边看水浒三国,边画阵图。
发现《三国演义》能画出来,方位和方向,一夜能走几里,能走到什么地方,几乎都符合实际;
但《水浒传》就画不出来,推定施耐庵没有行过万里路,里面很多东西是想象。
做脱口秀是高晓松的事业高峰吧,但在这个高峰之前,他曾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挖过,总结过,思考过。
我觉得奔着精通去,这个特质特迷人。何以精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臻于至善。
像高晓松这种肯在爱好上花大力气的人,连业余爱好都能发展成事业巅峰,而很多人别说兴趣爱好了,对所学专业和本职工作都一知半解。
不论是工作,或是爱好,你以前装过的懂,经过时间累加的拉伸和变形,都是埋下的雷,变成贫乏胆怯和虚张声势。别以为滥竽充数也是数,不懂装懂也是懂,绝对不是,别被装懂给害了。
你现在吃过的亏,大部分都是以前装过的懂!要想以后走得顺,莫如放下身段,虚心请教,弥补自身的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和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