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兰
贾玉兰,笔名兰子,祖籍河北,景德镇现代书画院副院长。师从工艺美术大师曹木林先生,是其关门弟子,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获得陶瓷美术设计专业本科文凭,擅长高温颜色釉人物画及粉彩人物画,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007年曾荣幸得到王锡良、张松茂、戴荣华的亲自点评和指导,受益匪浅,作品得到大师们一致肯定和好评,称兰子是具有潜力的陶艺家。
如果第一次见面,兰子可能只是给你一个浅浅微笑,又继续专注自己的事,她穿着一身别致的改良旗袍上装,配一条牛仔裤,静静的坐在那,端一本书或执一支笔,会让人以为闯入了前朝的老巷,让你不忍心打扰。的确,无论从衣着、举止或是艺术,兰子本身有着十分直观的个人特质,慢热、温柔、唯美、个性甚至带有一丝爽朗。但了解越多一些,她所呈现的又似多重性格,她是生于景德镇的北方女子,时而温婉如玉,时而童真乖巧,甚至理想满满不着边际,让人热血沸腾。就和她的画一样,如若细观,都能读出那是“一念之间”的感觉,需要深入细节。“幸福、我喜欢、美好、热爱生活……”是兰子口中蹦出频率最高的词汇,“我经常想,一个人开车到一条美丽的河边,一棵大树,一片青草,我就躺在地上仰望天空。可是我一个人又有些害怕,一直不敢去,哈哈。”众人面前她毫不掩饰仍有着美丽的梦境。
佛曰:“相由心生”,画的就是自己,也正合了她对画作本体的虔诚之态。
青年时期的兰子师从著名陶瓷艺术家曹木林先生研习釉上彩人物,这让她拥有了扎实的细节与造型的把控能力,而陶院美术设计专业的学术背景,又赋予了她极具灵性的设计感与创新精神。这不仅使她成为首位在香港开办个人展馆的景德镇女性,还为后来的兰子从事颜色釉佛像创作,埋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应心而变的动因。
2011年以前的兰子,一直在釉上瓷板上试图描绘更唯美的粉彩人物图,一大批风格鲜明的作品随之出炉,它们题材十分广泛,涵盖了仕女、文人雅士等等,兼具了传统陶瓷技艺与学院派现代美学,已然小有建树。但客观地说,兰子的粉彩图尚未能脱离传统的描线、填充为主的创作方式,稳而不新,缺乏个性。于是,她内心的求变情绪很快开枝散叶、呼之欲出。一种用多种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再装饰在坯胎(或釉胎)上,经13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的装饰技艺——颜色釉,给这个心怀美好的女人更多的想象与空间。
兰子似乎天生有着创造美的本能,她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色彩的敏感和擅于触碰心灵的异禀,不仅让她有非常好的审美,还使得她能够快速消化新鲜事物。颜色釉的第一幅作品就得到前辈的认可,“设色大胆,作为初学者悟性很高。”这使得她信心大增。之后的两年时间,她立足传统制瓷技艺,小心翼翼地开放思维,直到羽翼日丰,釉上釉下运用自如。
实际上,就兰子个人而言,她已经不知不觉在陶瓷的艺术上,进行了多次心相演化,这种演化是自然的、不易察觉的,却在艺术修为上有质的飞跃。而颜色釉的转变,则把自己从古典装饰传统中解放了出来,迈向了艺术生涯中另一个起点。
兰子将这种演化的过程,理解为时间上的感觉变化。所谓感觉,是先有感方才觉。
这种演化包括艺术表现形式、题材以及心境,由粉彩到颜色釉,仕女到佛教题材,兰子的努力与思考让她不断出现超越自己的欲望,而欲望的体征则是感性的认知,喜欢或是不喜欢,有没有眼前一亮。此后的,是可长可短的从量到质的演化过程,有人瞬间顿悟,也有人终难觉醒。而促使这种循序渐进的力量源泉来自心境。兰子说,人生如水,人如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杯,才轻松满足,能把爱好当成职业是一件幸福的事,谁都愿意为幸福付出。比如她选择佛教题材,很大一个原因则是家人礼佛,心诚求安。
再回过头看,从感到觉,中间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都得“凭心而论”。虽然兰子所迈出的步伐不算太大,但有了真性情和敢于创新的勇气、能力。兰子通过其独有的美术基础,有机结合了粉彩与颜色釉装饰技艺,大胆融入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思考,从装饰材料、技术转移和视觉呈现等多方面出发,打造成绚烂多姿却又不失古朴的独特品格颜色釉作品,传递给观者一个成熟女性独特的美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