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知止,宠辱不惊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意为知足于内而不争虚名,就不会有屈辱;知止于外而不贪得无厌,就不会有忧患。
小富则安,小爱则满。这话虽为贬义,却是很多人心中的理想生活。然而人人对“富足”的标准不尽相同,在精进之路上,适度而止才是最难的事。
三道人生必答题
老子有问: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名声与健康哪个可贵?生命与利益哪个能割舍?获得与失去哪个更煎熬?
问题的前提设置非常宽容,不是不许你拥有,而是问你何时能放弃“拥有更多”的念头。
富足不难,知足难
儒家曰,戒之在得;
佛家曰,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
道家曰,祸莫大于不知足。
儒释道三家都将“知足”作为修身要术,字字箴言,却并非人人能懂。人们害怕“知足”,怕它成为不思进取的根源,但又因为心中没有衡量标准,一个不留神便将“进取”活成了“贪得无厌、欲壑难填”。
大清朝的和珅初入官场也是一位廉洁自律的好官。后来他奉命查李侍尧的贪污案,将李侍尧和他的党羽的财产全数私吞,又获乾隆的嘉奖,越了雷池却尝了甜头,这一来,弄权纳贿之欲便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因此被乾隆赐死。
而曾国藩眼里,唯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对于金钱与权力,他认为“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曾国藩懂得“知止”,所以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前行不难,止步难
若说坚守“上、止、正”三个字便能让人生行稳致远,那其中的“止”字就是最难写就的一个。
“上”是中国人的本能,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的教育便是“但求上进、精进不休”。“止”比“上”多出一竖,这简单的一个笔画对人生而言却有着里程碑般的意义。
贪恋利益而不懂止损、贪恋权位而身陷囹圄,无论古今,相关事例皆不胜枚举。青云直上时,要顺势走下去并不难,在这样的时刻停下来,反而是一件更需要智慧和勇气的事。
“适可而止”与“功遂身退”既是一种重要德性,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好了歌》云: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我们与神仙的之间,差的也就是那“知足知止”的修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