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载明
贾载明,重庆市云阳县盘石镇人。出版有《早春之雨》、《蔚蓝的恋曲》、《太阳树》、《百合花火焰》等诗集和《这山这水》、《六月茉莉七月雪》散文集,著有《金庸批评》等文学评论集以及《我眼中的孔子》、《文化新论》(暂定名)、《现代家谱理论及编修方法》等文化研究著作多种;注译清代乾隆二年版《新宁县志》,指导及直接参与编修出版四部三姓族谱巨著,主编出版地方文献三部。基本上是一个民间隐者,埋头创作,不事张扬。爱好藏书。闲时把书象宝贝一样搬来搬去。爱好到田间散步,在感受乡间清新的同时与老农聊天。
人物家庭
贾载明的研究放到这样的背景下来看,就凸显出它的弥足珍贵。像贾载明这样研究开江地方历史文化,意义不可谓不大。第一,人一生需要不断的精神培育和心灵滋润。其生长基因从何而来?其源泉从何而来?——乡土历史文化是重要的基因库,是基本的源泉。第二,人在儿时需要获得一种包括乡土历史文化在内的“童子功”培育,须知“先入为主,终身不移”,即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人对于人生、社会的第一印象、第一记忆,是从家乡的土地上最先得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贾的研究为开江世世代代后人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乡土历史文化蓝本之一。
贾载明的对于文学、文化的数十年的忠诚和素养,犹如雨露之于大地,春风之于绿草,就这么净化着他的心灵,提升着他的境界,使他虽为官而甘于清廉,虽为文而不事矫情,他把对于第二故乡的“那山、那水、那开江”(借用贾载明一作品集名字)的诗意情愫、文化感知和研究性认识,倾注于文字,洋洋洒洒。这本<六月茉莉七月雪>所收散文随笔凡106篇,浏览一过,琳琅满目,如入山阴道上,美不暇接。所有他的这些文字,不乏识见,颇具心得,是当今开江籍文化人并非都能超越的。
个人轶事
贾载明寻觅云阳县贾氏族人祖宗源流
重庆市云阳县盘石镇古桑等地的贾氏家族,现族人在编修家谱。但因为明朝末年社会动乱(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和清朝入关统一中国等原因),谱牒遗失,不知其源流。只大概记得迁移路线,从江西南昌市迁到江西宜丰县,明朝洪武二年再迁到湖北武汉汉阳府。洪武末年迁到现在的重庆市云阳县院庄乡等地。迁移的路线有歌流传:“故洪都兮再新昌,刘基更兮到汉阳,洪武衰兮入蜀荒”。(“洪都”指现在的南昌市;“新昌”指现在的江西宜丰县,原名新昌县;“汉阳”指现在的武汉市汉阳;“洪武”指明太祖时候)据清朝时编修的家谱记载,因为动乱,贾姓人口只活下百分之二三。有的族人为了避难,逃到贵州遵义和湖北恩施以及四川的渠县等地。现在繁衍生存在云阳县盘石镇(大多数)的贾氏族人,其先祖贾伦从军,参加到明朝政府李占春将军率领的军队里,战斗在涪陵、重庆等地,战功卓著,后来成了李占春的副将;先祖贾贞、贾奉两兄弟分别藏于二墩“飞鼠洞”和“红椿沟”,幸免于难。贾伦的后代后来迁移到开县的“东里”一带居住、生存。
云阳县盘石镇贾氏族人在道光年间(公元1827年)编修的族谱确定贾贞等几个祖先后代的派行是:
维文章名国,肇绩载新昌;
崇善宗功远,云安世泽长;
兴隆由信义,显发本忠良;
守正光先绪,祥开永代芳。
另据家谱记载,从武汉迁到云阳的始祖叫“贾义著”。贾贞几兄弟有个叫“贾应国,”不知是不是按派行取的;“贾义著”的后代有“仲”字派,“大”字派。谱中指出“贾应国”在尖山关做明朝的守关将军,与西汉著名的“三虎”(贾彪三兄弟)有血脉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