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清汉
贾清汉(1898—1971)字云衢,兽医学家、教育家,兽医内科临床诊断学奠基人之一。在现代兽医临床中建立“辨证诊断法”在国内与同行率先确诊了牛甘薯黑斑病(牛气喘病)和霉玉米中毒病;查明了军马骨软症的病因,并提出了用南京石粉防治的方案;在主持陆军兽医学校期间率领师生护校护民,为军马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生平
贾清汉,字云衢,1898年4月生于河北省新乐县。1922年毕业于陆军兽医学校(驻北京)正科,其后在冯玉祥部、孙连仲部任兽医,1936年调陆军兽医学校(由北京迁南京)任教官而进入教育界;1939年先后任陆军兽医学校(迁安顺)教官、研究委员、教务处长、教务长,领兽医监、少将军衔。1947年任教务长兼代校长,1949年11月起义,继任该校改组的西南军区兽医学校代校长,1952年调任总后勤部兽医局研究员,1954年任军马卫生科学研究所临床研究科主任,1956年授予兽医上校军衔。1958年任军马卫生研究所研究员,1971年病逝于长春,终年73岁。
技术成就
贾清汉的治学信条是,人的知识和技能只能学而知之,知而用之始能开花结果,授而传之方能发扬光大。已有的理论是有限的,而实践则无穷无尽,而且通过实践可以创造和升华理论,因此,极为重视临床实践,一有病例就废寝忘食,整日蹲在马厩里,一丝不苟地观察记录每一种症状变化,痴迷地分析论证,从而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辨证诊断法”,而成为我国兽医内科临床诊断学的奠基人之一而享誉兽医界,并培养出了一批我国著名的兽医内科学专家,如南京农业大学的迮文琳教授、兽医大学的钟兰宫教授、安徽农业大学倪有煌教授等都是他亲手栽培的门生。
自其步入教育界后,无论是任教官,还是身负领导重任时期,贾清汉都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一直讲授兽医内科学、兽医内科诊断学等课程,还经常在总后勤部连年举办的全军兽医干部培训班上授课。由于他有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备课认真,使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而且言简意赅,论述深透,在京的部队兽医乃至北京农业大学兽医专业的师生都慕名前来听课,或邀请去作学术报告,对他的学识造诣交口称道,享有崇高的威望,遇有难题多向他求教。
贾清汉著有《兽医内科学》、《兽医内科诊断学》等早期教材。50年代著有《实用兽医内科诊断学》,晚年著有《实用兽医内科诊断经验》等专著;发表“兽医应当查马号”、“马的阵发性心悸亢进与横膈膜痉挛”、“马的食道阻塞临床观察”、“马的内出血”、“马的传染性脑脊髓炎综合报告”、“诊断学几个问题解答”等论文,主编了《军马多发病防治手册》。
在科学研究方面,他将研究的重点瞄准国内泛发、危害严重而且尚未引起人们重视或有争议的代谢病和中毒病。在其组织和领导下,并与同行在国内率先确诊了甘薯黑斑病(之前称牛的气喘病)和霉玉米中毒等病症。尤为突出的是对50年代初国内大面积发生的骨软症进行了系统研究。以骨质软化为特征的骨软症首先在抗美援朝归国的马匹中发生,其后在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军区的军马中广泛发生。在他的组织领导下,从临床诊断学、病理学和病因学的角度对该病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的病性为纤维性骨炎,病因为饲料中的磷钙比例失调,另与日照、饲料中植酸过多等密切相关,并提出了用南京石粉防治的方案。该方案及时被总后勤部采纳并在全军推广应用。其后地方也采用此法防治民马骡和南方水牛的骨软症,收到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他不但关注国内已有疫病的防治,而且非常注意对可能传入我国的烈性疫病的防范。60年代初非洲马瘟已蔓延到我国周边国家,他一方面翻译资料并作学术报告,呼吁学术界警惕;一方面向上级建议采取防范措施。致使我军对中印反击战中缴获的军马予以果断处置,杜绝了该病传入我国,在其后编写的《军马多发病防治手册》中,由他执笔特意将该病纳入,以资防患于未然。
在抗美援朝期间,贾清汉捐献了全部稿费,支援前线。在任陆军兽医学校代校长期间,他抵制了国民党联勤总部多次催促将学校迁往重庆、昆明的命令,积极准备起义,为此组织全校师生护校。1949年秋,在国民党撤退的“真空”时期,护校范围扩展到整个安顺城区。同年11月13日人民解放军抵达安顺,贾清汉率全校师生起义,迎接人民解放军,为保护学校仪器设备完好无损和安顺市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虽受过两次不公正的批判,但不记前嫌,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而且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然决意将毕生积累的实践经验留给后世,致奋笔疾书,临终前完成了《兽医内科诊断经验》一书的编著,该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辩证诊断的方法,并对60多个实际典型病例进行了剖析。在生命垂危之际,嘱咐家人将最后的遗著在他逝世后奉献给党组织,同时将个人全部中外文藏书捐献给兽医大学图书馆。可惜在当时的环境下,对这一宝贵遗产不但没有引起重视,甚至连大部分书稿也惨遭失落。值得欣慰的是在他病逝后,总后勤部曾发来唁电,事后又补发了薪金,安置了家属,意味着对其点名批判的平反。目前,他作为仅有的两位兽医专家人物之一,入选《军事医学词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