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为何一定要傍“三文鱼”的大名

来源:天下贾氏一家亲时间:2018-08-14 10:00:29编辑:wuxing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录分享 手机阅读
虹鳟为何一定要傍“三文鱼”的大名

发布时间:2018-08-14 09:19:5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任然


  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对消费者来说,其实质也就在于虹鳟是否能够生吃。

  日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称虹鳟属于三文鱼。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号称产出中国“三分之一的三文鱼”、实际则生产虹鳟鱼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也参与了该标准制定。有专家称,虹鳟不是三文鱼;生食虹鳟可能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危害健康;团体标准提出的消灭寄生虫的方法适用于海水鱼。(澎湃新闻8月12日)

  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此一争论,由今年5月的一则媒体报道意外引发。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团体标准,将虹鳟纳入三文鱼,算是对相关争论给出了一种答案。只是,这只能代表水产流通行业的看法,团体标准也不具有强制性,再说由13家虹鳟养殖企业参与制定,其公正性也难免存疑。很显然,希望由团体标准来止息争议不太现实。

  综合各方意见和国际通行的分类标准,将虹鳟划入三文鱼,疑问是很明显的:在研究和学术角度,有专家称,虹鳟鱼和三文鱼并非同类鱼,前者是淡水鱼,后者是海水鱼;在消费者的惯性认知中,三文鱼就是一种可以生吃的海水鱼,在国内通常特指大西洋鲑。那么,突然多出一个“国产三文鱼”,消费者自然心存芥蒂。

  这次团体标准,对产品标签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让消费者清楚原料鱼来自哪里,知晓产品的商品名及种名。也就是说,到底是大西洋鲑,还是虹鳟,应该让消费者心里有数,有可选择的权利。这对于避免引起对消费者的误导,无疑是必要的。可这一技术性操作,并不能掩盖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虹鳟到底能不能生吃,以及相关喂养、运输、销售的过程,又如何保证安全。

  虹鳟鱼到底能不能生吃,除了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背书,似乎无明确的权威科研数据支撑。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对消费者来说,其实质也就在于虹鳟是否能够生吃。而按照专家的说法,“所有海水鱼和淡水鱼都有寄生虫的可能,生吃三文鱼时也要防止寄生虫,但海水鱼的寄生虫种类少,海水的渗透压高,到人类体内往往因环境不合适,不会长成成虫,淡水鱼的寄生虫与人体的生长环境接近”,所以,生吃虹鳟的风险“比海水三文鱼大得多”。不过,这种说法仍只是相关专家的态度,市场监管部门更有必要给出更权威的标准。

  退一步讲,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并不影响虹鳟鱼本身的食用和市场价值。因此,此一问题的争议,不应该演变为对虹鳟价值的否定。在争论之外,有一个问题,或许对于虹鳟的养殖公司而言更显重要——既然虹鳟自有其价值,那么是否一定要傍“三文鱼”的大名?或者说,是否一定要生吃才能证明虹鳟的价值?

  面对争议,行业协会与企业站出来发表意见,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团体标准的局限性,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对于三文鱼产地的标注,在不具有强制性的条件下,如何保证其执行效果?引发三文鱼与虹鳟之争的一个导火索——国内市场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产自青藏高原,过去消费者就大多不知情。这种低透明度的市场信息生态,不仅对消费者不利,恐怕也不利于虹鳟鱼市场的长远发展。

  另外,虹鳟与三文鱼之争,其背后还有更深的背景。有媒体披露,“水产造假严重程度,超出很多人想象”,2010~2012年间,世界海洋保护组织(OCEANA)在美国的一项调研发现,21个州的零售和餐饮提供的鱼类有33%是虚假标注;2016年,一项综合了来自55个国家的200多项研究的数据,结果发现20%的鱼类样品存在虚假标注……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仅希望虹鳟与三文鱼的争论从行业到监管部门都能够有权威结论,更期待它能够撬动水产品监管的升级。

责任编辑:陈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记录分享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