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度:四个方面千万不能过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这句话虽然原本用来说明治国理政,但实际上同样适用于我们为人处世。
《论语•先进》中说「过犹不及」,做事超过或不够都不合适,老子的「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说的其实就是「度」的学问,在人与人相处时,在人生修养中,老子以上的四个「不」,我们必须要知道。
01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人
有道的人方正而不割人,我们都知道如果说一个物品「方」,那即是指它棱角尖锐。而如果说一个人「方」,则很好联想,就是说他做事耿直,但过于「方」者往往处事僵化,不懂变通,「方」固然是正直与坚守原则的一种,但往往会因为不懂迂回而有所伤害。
中国人信奉「做事要方,做人要圆」的人生哲学。「方」是做人要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不为权势和金钱所左右。但是,它不是呆板、教条、认死理,而是以不变应万变,「方」外有「圆」,「圆」是做人要圆通老成,要认清时务,讲究技巧,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但是,它不是奸猾世故,八面玲珑,而是以万变应不变,「圆」中有「方」。「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事的锦囊。如果只「方」不「圆」,或者只「圆」不「方」,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一事无成。
放眼古今,某些正直诚实的人所以命途多舛,从处世之道上就是只「方」不「圆」所致,但唐代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清代富可敌国的和珅,虽然奸猾世故,八面玲珑,作威作福,风光一时,但是最终还是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因为他们的做人之道是只「圆」不「方」。所以,只有善于把「方」与「圆」巧妙地结合起来,方正而不割人,圆通而不奸滑,达到方圆有致的圆通境界,才是人生成功的真谛。
深谙「方圆之道」的人,是拥有大智慧之人,做人可方可圆,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方外有圆,圆中有方,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才能无往而不利,才能容得万事万物,同时也能为万事万物所容。
02廉而不刿:锐利而不伤害人
「廉」在这里是锐利之意,而「刿」则是伤害。为人方正, 但却没有锐利的棱角, 去割伤他人,「廉而不刿」要求我们在做事时要刚正清正,但同时也要顾及他人感受,不能太过。别人有小过小错,我们也不要去用言语割伤他的心灵。为人清正廉洁, 可是处事方面也要厚道, 不能疾恶太严,苛刻太甚。
《传世言》中说:「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羞辱别人到不堪忍受的地步,必定使自身反受其辱。伤害他人到超过极限的程度,必定使自己反受其害。因此,即使他人有错,也不能待其到苛刻不能忍的地步。人生在世,行事需小心在意,处事需心胸豁达,以君子般的坦然姿态应付一切,放低姿态,谦虚谨慎,努力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用忠厚去包容他人,消弭道德的锋芒。
03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放肆
直率是一种良好的品行,但是往往直率的人却不受人喜,这常常是因为他们错在一个「过」字。过于直率的人,缺少包容隐忍的品性,想说什么就直截了当地讲,看到别人的短处也直接攻击,这种直率,因为过于自我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容易变质成傲慢自大、自私放肆,而失去了起初的良好意味。我们为人要率直,可是决不能直率得过于放肆。
「直而不肆」,对我们的人生修养与处世言行,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直而不肆」是真君子的体现,一个人若能做到直,可称真士(真实自然),若能做到不肆,可称儒生(温文尔雅);而只有做到直而不肆,才能堪称真君子。元代理学家吴澄在《道德真经注》中说:「直者不能容隐,纵肆其言,以讦人之短。圣人则不肆。」直若陷于过度偏激的一面,往往表现出放肆其言,攻讦人短,所以,「直」必须用「不肆」来制约其偏差。
「直而不肆」告诉我们做人要端直而不放荡,正直而不放肆,耿直要有忌惮,率真而不轻狂。做到「直而不肆」,就要坚持内心本「直」而表达要「曲」,内心质朴无尘,率真自然,却以温婉雅致的方式表达出来,丝毫不中伤他人。
04光而不耀:光亮而不刺耀
老子曾说,无光或过度弱光不利于人生,但过度强光也不利于人生,只有「中和之光」才有利于人生。他以暗淡无光喻人之逆境,以光采照人喻人之顺境。这里所谓「光而不耀」,是说人在顺境即在光彩、得意之时,要牢记「光而不耀」的告诫,既不要过度地炫耀自己,也不要以强光耀眼他人,能够以「和其光」的平常心,低调做人,低调做事。这是一种不露锋芒的高超处世哲学。
有了成就的光芒,要保持温润低调,决不炫耀,否则就成了刺眼。元代儒家学者吴澄在评论《道德经》时有这样的解释:「光者不能韬晦。炫耀其行,以暴己之长。圣人则不耀。」当今社会有许多人在成为了所谓的「光者」之后便锋芒毕露、自满陶醉,在他人眼中成为了刺目的存在。其实智慧的成功者往往使自身的辉煌亮得柔和,而不会固步自封。当一个人成绩达到辉煌时,头脑更要冷静、目光更要远大、行为更要稳健、做人更要低调。韬光养晦,方能继续前进。
人生有度
「方正」品格的极限是「有割」,品行方正虽好,但不能以过度「方正」而伤害他人,应随俗方圆;「廉正」品格的极限是「有刿」,适度锐利虽好,但也应避免刺痛他人;「正直」品格的极限是「有肆」,行为正直虽好,但不可放肆,任意行事,应学会尊重他人;「光彩」的极限是「有耀」,处境光彩虽是好事,但不能以此炫耀自己,刺痛别人眼睛,使人无法亲近。「方」、「廉」、「直」、「光」虽是好的品格,但它们一旦超出了限度,突破了它的临界点,也可能向「割」、「刿」、「肆」、「耀」等坏的方向转化。所以,深明大道的圣人能够时时自律,对自身的品格进行调节,控制在「不割」、「不刿」、「不肆」、「不耀」的限度内,真正做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达到为人处世的最高圆通境界。